漯河,别称河上街、隐阳城,地处河南中南部,关于漯河之名的由来是这样的,“漯河”在明清时曾被称作“螺湾”“螺湾渡”“螺湾镇”“螺湾河”等,是当时郾城县下属的一个地方。明嘉靖三十三年(年),《郾城县志》首次出现“漯湾店”“漯湾渡”“漯湾镇”等以“漯”作地名的现象,明万历二十七年(年),郾城知县张仕周所撰《退城碑》中提出“漯河”地名概念,“漯河”之名形成。
漯河历史悠久,人文鼎盛,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,于公元前年率八国诸侯在此地会盟联军伐楚,东汉时期写出了《说文解字》的许慎是漯河人。南宋岳飞“郾城决战”大破兀术精锐“铁浮图”和“拐子马”也是在漯河。岁月如歌,如今的漯河已经成为一座古老而充满着活力的城市。
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一组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漯河的老照片,让我们跟随这组老照片,一起去看看昔日的漯河的样子。
图为80年代的漯河火车站。漯河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(年),时名郾城站,年更名为漯河车站。这座老火车站给当年的老一辈漯河人留下了深刻印象,当年每到年根岁尾,这里就人山人海,非常的热闹和喧嚣。
80年代的漯河人民东路,农贸大厦附近的街景。可以看到那时的人民东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,宽阔的马路上空空荡荡。
80年代的漯河人民电影院,对于这座电影院,老一辈的漯河人一定不会陌生,这座电影院给当年的人们留下过许多美好的观影回忆。当年的人民电影院附近也是漯河的繁华地段。
图80年代的漯河五一路,那时候的五一路上还有低矮的平房。如今的五一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80年代的漯河,人民路与交通路交叉口,人民商场附近的街景。上世纪70、80年代,漯河最早的商圈主要在交通路和人民路附近,这里有人民商场、亚细亚公共场所。以前漯河人逛街首选的就是交通路、人民路以及周边的几个老街,没啥更多的选择。
80年代的的漯河,南广场上的飞天雕塑。南广场位于河上街的南端,上世纪80年代,南广场南边筑了喷水池,池旁竖立起了一座飞天雕塑,原本杂草丛生、黄土裸面的南广场,成为了花坛锦簇、树木葱茏、人们休闲宜居的场所。
80年代的漯河老街口,对于这个老街口,能够记起来的漯河人不多,当年的河上街的老火车站的出站口就在这个老街口上。
80年代的沙澧河上的渡口。这条河流因源出山涧,清澈甘醇,故名澧河。澧河古称澧水。发源于方城县四里店,由西向东,流经方城县、叶县、舞阳县至漯河西汇入沙河。澧河是平顶山、漯河两地的母亲河,尤其是漯河人的主要饮水源。
80年代的漯河丁湾老渡口。丁湾老渡口就在现在的丁湾桥的所在位置,当年叫丁湾渡口,东西两岸的百姓就是通过这个渡口来来往往。那个时候,丁湾村的豆腐作坊比较多,豆腐好吃,很有名气,来漯河城区卖豆腐的大都是来自丁湾村。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yf/6713.html